文章
  • 文章
搜索
首页 >> 教育在线 >> 学书感悟---王正贤
详细内容

学书感悟---王正贤

学书感悟——王正贤
吾今60有余,学书20余载,写作四十有余,尤在散文上有长进,发文上百篇,终养成对书法研学的好习惯和对文化的敬畏之心,在书法学习上,自知愚纯,始终临习古法,未敢懈怠。初学《曹全》,后学《多宝塔》,行书走二王,虽潜心摹拟数年,却不是取法乎上,未掌握法度,凭借记忆倾注于心手,后涉猎《圣教序》,体会行书用笔,以改往日描画之症。往日写书连连数篇,只求速度,一味追逐刷字风范,恣意宣染笔墨情感,逞强一时之快,结果竞误入岐途。

QQ图片20231214084900.png

幸亏书界前辈欧阳中石丶邹德忠,刘正成丶马群,倪进祥,马群丶吴学习,等书坛名家指教,后推荐二王经典法帖,以正书路,以《集王圣教》为主流,兼习巜寒食帖》巜书谱》等。领悟学书大雅格局,乃弃多年陋习减半。斯年,吾热衷于楹联创作,取法二王及柳公诸法,尝试碑帖之融合押韵。巧试某市书展,以期盼贵平台的导向和评选准则,来捡查和调解自已的书法创作方向,了解系统技法之正道。其实,入展不是学书法目的,吾应客覌看待古人与今人学书之秘经,古人书写即是毛笔,今人大多钢笔,二者用笔差异性。今人永超不过古人书法,今人应冷静思考古人书法,力避盲目操作,书协国展创作只是一次活动而已,此活动目的达到书法交流,人们对展出结果应坦然視之。

QQ图片20231214085128.png

随有佳绩,只是评委专家对你创作的鼓励与鞭策。吾学楹联时,倪进祥先生曰:古人五言七言,皆韵律贯注也,平仄押韵联之生命。入学者必考题十,吾照般如下:出句一,道。对句_?。出句二:醉汉,对句二_?,出句三:壶中月,对句三_?,出句四:神飞翰逸,对句四_?,出句五:笔振二王法,对句五_?,出句六:聚友品茶论道,对句六_?,出句七:推敲平仄遵联律,对句七:_?,出句八:一画开天,龙飞九宇,对句八_?,出句九:察悟阴阳,挥毫通八法,对句九:_?,出句十:书画琴棋,融会贯通成事业,对句十:_?。吾师细叮咛,注意打草稿,标注上下联平仄(二,四,六位置上下相反,上下对应字,词性相同,词组结构相同,自已细心检查。可见吾师学问慎之。师讲对联,吾做作业,吾作业如下:道对书。醉汉对莽夫。壶中月对镜里花。神飞翰逸对日丽风清。笔振二王法对语超三圣文。聚友品茶论道对启文行笔抒怀。推敲平仄遵联律对思探古今做文章。

QQ图片20231218081937.png

一画开天,龙飞九宇对百家逸韵,笔振千姿。第九,第十留给读者,察悟阴阳,挥毫通八法。吾拜师学联,作业频繁,但因吾师诗文超众,乃修成仁,学养八斗,也是吾习联上进,走上套路的捷径。再说吾师马群,吾去京城,春晚书写,提前约师,匆匆而行,荣宝斋一老翁,身高清瘦,双眼陷深,炯炯有神,教书数年,门弟甚多,应邀给吾书写四尺平幅,见贤思济。吾师淡若无事,笔砚由性,一笔顿竭,随之又一,写若无写,荡然无存,提之又按,写姿豪迈,墨色五变,落在其中,静中有动,动中神逸。师曰:师古不师今。学书入古,吾记心中。再如吾师吴学习,师授课大骞书画研学社,他提出,与古为徒,习书不能碎片化,以一帖为开山路,精通一帖,再学其它,习书不贪多,贪多嚼不烂,从隶书开始,静心书写。刘正成老师,从更高层次,章法,字在外,功在内,极具生命的角度,邹德忠老师曰,“篆隶乃书之基石也”。吾师中石临伯远帖,他说学书一定要学三希堂法帖,古人学字,有从永字练起的传统,永字八法,侧,勒,努,略,策,掠,啄,磔。皆符合自然之态。自然是师法造化的结果。学会永字八法,才是书法入门的关健。中国书法从文字诞生之初便是从自然中生发出来的,从甲骨文到金文,再到后来的篆隶以及楷行草,其创作技巧无不是与自然相贴合。王羲之老师卫夫人在巜笔阵图》中说道,“横”如千里阵云,隐隐然其实有形,“点”如高峰坠石,磕磕然实如崩也,“撇”如陆断犀象,“折”如百钧弩发,“竖”如万岁枯藤,“捺”如崩浪雷奔,横折钩如劲弩筋节。

QQ图片20231218081857.png

书法之中,一笔一画,皆于自然,古人学书,颜真卿求教于怀素,怀素道:“吾覌夏雲多奇峰,辄常师之,其痛快处如飞鸟出林,惊蛇般迅捷,惊蛇入草,又遇坼壁之路,一一自然”。由此可见,学书必有师的好处,吾学行书,寻找行笔的节奏变化,神韵,飘逸。用中心变字态,让笔听话,善用五指法,碗竖则笔正,笔正则锋正,书法近乎于道,就是道,书法近乎于婵,就是婵,这就是用笔法。在学书路上不断总结二十条,一,疏密,二,虚实。三,空灵,四,箫散,五,古雅,六清秀,七,雄浑,八,苍涩,九,奇险,十,秀润,十一,自然,十二,收放,十三,典丽,十四飘逸,十五,沉著,十六,性情,十七,精严,十八,淡趣,十九精神,二十,洞达。
总之,学书人应该自律,应该虚心好学,应该以古为师,与今为徒。书法是修正身心之法宝,是生活之寄托,是学业之道。所谓“道在瓦壁”,所谓技也,生在普遍之中,所谓道也,生在普遍之中,技近乎道,道也近乎技,技与道皆从生活中得来,古人对道与技之间关系认识各异,每种认识都会发现与之相关的研究对象和领域并形成相应的艺术创作风格和赏析方法,艺术理论就是从艺术作品开始,探究艺术创作方法。追溯艺术的本质内涵,康德认为,判断力是理性和知性的中介,此认知对西方美学理论的发展产生深远影响。艺术风格是艺术内涵与创作方法的融合,而艺术理论则是艺术本质与研究方法的结合,现在,这些研究方法涉及的范围已经超出传统的艺术范畴,扩展到包括人学,社会学等学科,使艺术理论呈现出跨学科,跨领域的表现。现实中,科技的发展取代了古老的传统,网络与人工智能的发展逼迫我们的艺术重新思考未来,在此情形下,艺术研究就得同时面对东西两种传统,我们得深入思考艺术的现实与困境,将传统与当下结合起来,思考艺术的本质与未来,方法与风格革新,艺术传统内涵的重新阐释及其与当代的关系,贵在融会贯通。吾深知,学习书法应有敬畏之心,方可习之。“为学日益”,“为道日损”,吾将求学书路径上日日受益,日日当新,日日创新佳作,以洗涤自我,承袭古典,守古正新集大成者,谨以此文自勉!
作者:王正贤。地址:甘肃省定西市陇西县文峰镇人民东路7号中国诗书画家网。
电话:17344163873邮编:748100.写于2023年12月10日王正贤原创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人民之声网络电视台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备案号:京ICP备 11010202009201号   

Copyright 2023-2024 rmzswldst.com.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扫二维码查看网站

seo seo